正常腎臟功能
腎臟是人體精密的過濾系統,不僅清除廢物,更扮演著維持體內環境穩定的多重關鍵角色。它是唯一能精確調節水分和電解質以維持生命恆定的器官。
🧹
清除廢物
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藥物、毒物等有害物質。
💧
調節體液
維持體內水分總量及滲透壓的平衡。
⚖️
調節電解質
維持鈉、鉀、鈣、磷等離子的穩定。
🔬
調節酸鹼值
通過排泄或再吸收酸鹼物質來維持血液pH值。
hormon
內分泌功能
生成腎素(調控血壓)與紅血球生成素(刺激造血)。
🎯
激素作用目標
是抗利尿激素(ADH)、醛固酮等重要激素的作用器官。
尿液形成的過程
尿液的形成是一個包含三個關鍵步驟的精密過程,確保血液被有效過濾,同時保留身體所需物質並排出廢物。點擊下方步驟來查看詳細說明。
1. 腎小球濾過
→
2. 腎小管再吸收
→
3. 腎小管分泌
點擊一個步驟以開始。
慢性腎臟病 (CKD)
慢性腎臟病是指腎功能逐漸且不可逆地喪失,病程可長達數月至數年。其分期主要依據腎小球濾過率 (GFR) 來判斷。點擊下方的圖表區塊,可以查看各分期的詳細資訊。
點擊圖表中的分期以查看詳細說明。
主要原因與風險因子
最常見原因
- 糖尿病:長期高血糖損害腎小球的過濾功能。
- 高血壓:長期高壓對腎臟血管造成壓力與損傷。
其他風險因子
- 年齡增長與家族史
- 高蛋白尿、吸菸
- 特定遺傳疾病(如多囊腎)
- 長期使用某些藥物(如非類固醇抗炎藥)
急性腎損傷 (AKI)
急性腎損傷與慢性腎病不同,是指腎功能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突然嚴重受損。許多情況下,若能及時找出並處理病因,AKI 是可逆的。其原因可根據損傷位置分為三類。
腎前性
因流向腎臟的**血流量減少**所致。這是最常見的類型,若及時處理通常可快速恢復。
常見原因:
嚴重脫水、心力衰竭、大出血
腎內性
**腎臟組織本身**直接受到損害。恢復時間較長,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傷。
常見原因:
敗血症、腎毒性藥物、急性腎炎
腎後性
因**尿路阻塞**導致尿液無法正常排出,壓力回流損傷腎臟。
常見原因:
腎結石、攝護腺肥大、腫瘤